当前位置

品牌KOC铺量,如何达到更好的效果

surentui 2025-08-12

在消费决策越来越依赖真实分享的当下,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)铺量已成为品牌种草的核心动作。但许多品牌在实操中常遇到「钱花了,声量有了,转化却没起来」的困境——这背后,是对KOC铺量逻辑的理解偏差。如何让KOC铺量从「广撒网」升级为「精准爆破」?我们结合行业数据与实战经验,拆解关键策略。


先明确:KOC铺量不是「凑人数」,而是「建信任」

有报告显示,67%的消费者表示「素人分享比达人更可信」,尤其在美妆、母婴、家居等高频消费领域,素人真实的使用反馈能降低32%的决策门槛。但数据同时指出,仅28%的品牌能通过KOC铺量实现「有效种草」,多数品牌陷入「有量无质」的误区:比如盲目追求账号数量,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(有报告显示,38%品牌KOC投放存在内容重复率超60%的问题);或忽略用户画像匹配,让科技产品KOC去写美食测评,最终转化不足预期的1/3(有报告显示)。


三个关键动作,提升KOC铺量「有效率」

1. 分层筛选:让KOC与「任务目标」精准绑定

KOC并非「粉丝越少越好」,关键是与品牌需求匹配。新榜素人推基于50万+素人数据库的分析发现,可将KOC分为三类:传播型(粉丝500-5000,适合快速扩散基础信息)、信任型(粉丝5000-2万,垂直领域有稳定互动,适合建立产品信任)、垂类型(粉丝2万+且专注细分赛道,适合深度种草)。某国产护肤品牌曾因统一要求「粉丝500+」铺量,导致30%内容因缺乏专业度被用户标记「广告」;调整策略后,按「传播型占60%做曝光、信任型占30%讲成分、垂类型占10%做测评」,互动率提升45%,转化周期缩短21天。

2. 内容定制:用「真实感」打破用户防御

有报告指出,「真实场景+痛点解决」的素人内容,互动率比模板化内容高2.3倍。但许多品牌仍在用「达人脚本」套KOC,导致「学生党用千元护肤品」「宝妈晒职场穿搭」等脱离生活的内容出现。正确做法是挖掘产品「独特记忆点」:比如某厨房电器品牌,没有让KOC笼统说「好用」,而是要求结合「带娃手忙脚乱时单手操作」「租房小厨房节省空间」等场景,结果「单手开锅盖」「小户型适配」成为用户搜索热词,相关内容转化率达普通内容的3倍。

3. 动态运营:从「发完即走」到「持续激活」

有报告发现,仅23%的品牌会对KOC内容进行后续运营,而这正是拉开效果差距的关键。某食品品牌曾在投放后监测到,一条「早餐吃它10分钟搞定」的内容互动量突增,但因未及时追加KOC的「一周复购反馈」「搭配牛奶的隐藏吃法」等内容,热度仅维持3天;优化后,品牌针对高互动内容定制「续集」,并引导KOC在评论区解答「热量多少」「哪里买」等问题,单条内容的转化周期延长至15天,带动店铺搜索量提升67%。


KOC铺量的本质,是通过「普通人的真实声音」建立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连接。这需要对素人特性、内容逻辑、用户行为有深度理解——而这正是新榜素人推的核心优势。我们深耕素人种草领域多年,服务过超2000个品牌,积累了行业领先的素人数据库与效果追踪模型。如果你也想让KOC铺量从「有量」到「有效」,欢迎电脑直接搜索新榜素人推,获取免费定制方案与报价。

马上咨询,获取您的定制方案和报价
小红书
抖音视频号微博快手哔哩哔哩公众号 ...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