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素人种草翻车?这3点90%品牌都忽略了💥

surentui 2025-07-28

素人种草早已不是品牌营销的选择题,而是必须拿下的必答题。但现实是:很多团队砸了钱却只换来 “零互动” 的笔记,看着后台冷清的转化数据,只能感慨 “素人种草都是玄学”。


作为深耕素人营销 5 年的从业者,见过太多品牌从 “满怀期待” 到 “彻底放弃” 的全过程。其实问题不在素人本身,而是大多数团队从一开始就踩了方法论的坑。


一、错把素人当 “廉价流量包”,是最大的认知误区

“找 100 个普通用户发同款文案,总能出几个爆款吧?” 这是很多品牌的最初想法,也是最容易翻车的起点。


素人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 “便宜”,而是 “真实身份带来的场景穿透力”。我们曾服务过一个做婴儿辅食的品牌,最初他们找了 200 个 “宝妈” 发内容,互动率始终低迷。后来通过 “宝宝月龄(6 个月 / 1 岁 +)+ 辅食偏好(过敏体质 / 挑食)+ 喂养场景(早餐 / 外出便携)” 等 20 多个维度细分标签,筛选出 30 个素人。


其中一位 “家有过敏宝宝的职场妈妈” 分享的 “带娃出差时的辅食急救包”,因为提到 “高铁上用保温杯加热也不会结块” 的细节,单篇笔记带来了 200 多个客量 —— 这种带着具体生活场景的内容,正是泛泛而谈的 “广告式种草” 无法比拟的。


真正高效的素人投放,是让 “考研党” 讲图书馆背书时的提神技巧,让 “通勤族” 聊早八路上的便捷早餐,每个标签背后都是一群人的共同痛点。用标签匹配真实用户,才能让内容从 “自说自话” 变成 “用户对话”。


二、硬塞卖点的 “广告复读机”,注定被划走

“这款零食好吃不胖,富含膳食纤维,适合上班族”—— 这样的素人笔记,和品牌官号发的内容有什么区别?用户划走的速度比翻书还快。


我们为一个坚果品牌做推广时,试过两种内容方向:一种是直接罗列卖点,另一种是让素人分享 “加班时拆开包装,全办公室都凑过来要链接” 的真实场景。后者的完播率比前者高出 37%,评论区 40%都是 “求链接”。


生活化场景才是素人种草的 “王炸”。比如:

学生党说 “早八来不及吃早饭,塞两颗在包里,上课饿了偷偷嚼”

宝妈写 “给娃做辅食时,自己嘴馋抓一把,不用担心添加剂”

健身族分享 “练后加餐吃这个,蛋白质含量比水煮蛋还高”

这些片段式的真实生活,比精心撰写的广告语更有穿透力。我们团队整理的 500 + 场景模板库,本质上就是帮素人找到 “产品在生活中自然出现的瞬间”,让种草从 “刻意推荐” 变成 “不经意分享”。


三、靠 “感觉” 评估效果,等于白扔钱

“发了 100 篇笔记,不知道哪篇带来了订单”—— 这是品牌做素人种草最头疼的问题。没有数据追踪的投放,就像闭着眼睛开船,永远不知道该往哪调整。


某彩妆品牌曾用 “短链追踪 + 互动热词分析” 工具监测素人内容,发现 “学生党” 素人提到 “百元内平替” 时转化率最高,而 “职场女性” 更关心 “持妆到下班不脱妆”。他们据此淘汰了 20% 低效账号,把预算集中到精确场景,三个月后 ROI 提升了 30%


全链路追踪不是 “高大上的技术活”,而是基础操作:通过链接看来源,分析评论区高频问题(比如 “敏感肌能用吗”)优化内容,甚至追踪 “从笔记到私域” 的转化路径。让每一笔投入都能看到 “谁在看、谁在买、为什么买”,才能告别 “凭感觉投放” 的盲目。


素人种草的本质,是用真实用户的声音,打破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 “信任墙”。它不需要素人有多少粉丝,而需要内容有多少 “真实感”;不需要铺天盖地的量,而需要精准标签的 “穿透力”。


那些真正靠素人种草起量的品牌,都懂一个道理:让产品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硬生生塞进他们的视线里。


👋新榜旗下的新榜素人推深耕素人种草领域多年,积累大量爆文案例和实战经验。我是素人推的zhongcao-kk,如果你有素人/KOC种草、达人探店问题,欢迎与我交流~


新榜素人推核心优势:
1、真实多平台素人资源:小红书、抖音、微博、大众点评、公众号、视频号、知乎等20+平台30w+真实素人KOC资源,经由新榜数据校验入驻。
2、数据监测回流:全程监测已发布作品的传播数据并每日给到数据反馈,提供专属投放凭证及专属结案报告。
3、 专属爆文攻略:为投放的广告主提供专属爆文攻略,给到所在行业的爆文内容参考内容创作方向,帮助品牌生产更多爆文。

欢迎点击/扫码了解新榜素人推

https://a.newrank.cn/n/amateurPeoplePush

如果您有投放诉求,也可扫码联系您的专属投放顾问获取定制方案和报价

马上咨询,获取您的定制方案和报价
小红书
抖音视频号微博快手哔哩哔哩公众号 ...
二维码